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昨天發表聲明,稱將於明年初辭職,對於在中國履職的這段經歷,駱家輝評價甚高,認為是他一生的榮耀。
  大部分人對駱家輝的印象,都源自他的華裔背景。媒體評論其上演現實版的美國夢,但可能是出於本職工作的考慮,他自始至終都強調自己代表美國,上任伊始便表態稱是“百分之百的美國人”,如同“國與國之間沒有朋友”這句政治格言,起碼在外界看來,駱家輝的華裔背景並不意味著他只是帶著友誼而來。早在2011年3月赴任途中,他和家人輕車簡從出現在機場,這一親民姿態一度成為輿論爭議的話題。
  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中,駱家輝在不同的場合推銷他的美國價值觀,他似乎有意針鋒相對,經常說一些大洋彼岸的政治常識與經驗,敏銳的人們不會將這背後的動機簡單解讀為“希望中國融入世界”,儘管如此,對於很多人來說,駱家輝無疑是一個小清新式的政治家,他的華裔背景註定要帶給國人以“熟悉的陌生人”的印象,因此不難理解,他提出的問題乃至不經意間對中國社會發出的批評,都容易被拿出來討論。
  例如2011年達沃斯論壇期間,他解釋自己坐經濟艙並非因為“美國欠中國錢”,而是因為:在美國,作為政府官員,一般的規則就是坐飛機時坐經濟艙;又如2012年博鰲亞洲論壇,一則“駱家輝參加博鰲住不起五星級會場套房”的消息不脛而走,對此駱家輝隨行人員的解釋是“酒店提供的價格是美國政府差旅財務規定的3倍,大使不能住。”
  駱家輝的“清廉”表現一再被傳播、被放大,有評論認為他的諸多親民表現都有一定的表演成分,但大凡對中國社會“三公”消費有切身體會的人,面對這樣的消息恐怕都難以釋懷,這不是簡單地因為被政客的“謊言”所矇蔽,“三公”消費的弊端,腐敗現象的隱憂,國人艷羡與自嘲的心態還與現實的缺陷有關。
  作為一個政客,駱家輝上述行為及言論在中國毀譽參半。然而,他是政客,同時也是在中國生活過的外國人,如果承認駱家輝的“清廉”姿態是現代政府雇員應然的狀態,那麼,在當下中國的輿論生態中,有必要正視現象背後的共識,就此而言,駱家輝只是一個犀利的觀察者和問題提出者。
  很多美國駐華大使都被外界披上“中國通”的名號,他們在任期內的很多發言也裹挾了對中國社會的獨特觀感,因此往往發人深省。歷史上在中國的外國傳教士,他們對中國社會的判斷至今頗具參考價值,《中國人的素質》、《中國人的性格》一類的著作仍然作為國人自我認知的重要參考工具,同樣,駱家輝作為一個“以中國傳統為榮的華裔美國人”,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中,伴隨著“駱家輝現象”的討論直至成為輿論焦點,這或許也是他對中國社會的特別意義。
  >歡迎回應:shelun@188 .com 南都網:w w w .nandu.com  (原標題:[短評]駱家輝的背影,餘韻悠長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k93zkvee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